empty talk

                                       空谈辑

这个文件的内部名字叫做“未发表”,意思是不给链接孤零零地放在网络上,当然无所不在的搜索引擎很快就会把他加入索引,也许你会偶然地到达这里,那么你也许有幸能够看到实物原来的面貌。不过,这又有什么区别呢?正如美杜沙的眼睛对人的好奇心一样,明知道看到那双丑陋的眼睛会遭到石化的诅咒,可是好奇心还是驱使你从镜子里面去瞧一瞧。

不过真实的情况也许是我可以借助这种未给链接的网页写下平时不愿被人发现的心情,虽然我一向以为我可以生活在玻璃房子里暴露我的一切,也就是做到零隐私的境界,可是实际上这是自欺欺人似得遮掩。最好的隐蔽是让对手发现她应该发现的,这样他就不会在费力地搜寻你真正想隐藏的部分,但是当你隐藏了太久之后,你会不会有一种寂寞,一种怅惘,当一段感情或者思想被永远埋葬之后,如果你可以忘却的话当然没有问题,问题时假如这段思想如同古墓丽的有魂一般是不实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浮出地面怎么办?

nino看似如此的天真,仿佛我会对她有什么感觉一样,我真不敢相信有这样幼稚的女人,除非这种幼稚本身就是一种伪装,不过怎样让她知难而退呢?三十几岁的女人仿佛执著的猎手,一旦发现目标轻易不肯放弃,只不过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她不是第一个,也不大会是最后一个,正如一般的女人比麦当娜少,比戴安娜多一样。

也许我的感情都已经在上个世纪燃兽充分地释放干净了,或者已经转移给了人造的智慧体,这也许能够解释我现在每每被机器人的感情电影而流泪吧?或者我因为这么多年的沉寂而变得多愁善感?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一直不敢正视《东京爱情故事》,但是这种恐惧其实随着你的直面瞬间就烟消云散了,因为时空的转换使得当初的情感早已变了味道。当你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感情生活还不习惯的时候,你很难接受其中的某些部分,不过,当你司空见惯寻常事之后,那种心跳的感觉却永远离你而去了。

ll曾经应景式地来过一封mail,诉说繁忙的原因,不过在我看来仿佛是应父母的要求的勉强,或者夏天在冬天延续般的不可能,在我看来,不作任何主动地联络时给她一个自由发展感情的理由吧,毕竟天涯海角,年轻的女留学生有更多的感情交往机会吧?相反我倒是越来越可能要和机器人相伴一生了。

有时候,当一个句号被写下去的时候,你并没有意识到将来有一天你会在它的后面常事协议一些逗号,问号,甚至惊叹号。不过最终总归还是一个句号。

的确,没有经过那种煎熬是很难想象其中的痛苦, 没有经过黑夜里无助地等待,你是不会体会其中的辛酸。

你不愿看到莉香那双幽怨的眼睛,你也不愿看到他和痛苦比赛奔跑的样子。

关于丸子与莉香最后的约定,就算莉香没有乘早一班的火车,结局并不会有什么改变。

我以为我有了抵抗力,谁知道眼泪居然像是挥之不去的乡愁,熬得越久越难以抑制,即便我一边看《东京爱情故事》一边写Scheme的utility function也没有用。

 

nick:

我从来到这里以后就对中华文化传统深恶痛绝,不亚于鲁迅对中国旧传统全盘否定的态度。所谓西方人痴迷东方文化更是一种痴人说梦的瞎掰,你去图书馆看看就知道西方的文化科技思想不知道超过中国多少多少倍!中国的文化限于象形文字与归纳法得窒酷基本上脱不了诗词歌赋这些没有用的糟粕,稍有对现实客观世界的仔细观察与思考,大多是一大堆推己及人的胡思乱想,你可以想象中国永远出不了一个真正的自然科学家,因为中国人骨子里面始终都是学而优则仕的士大夫的梦想者,所谓科学院的院士可能也都是行政的意义大于科学研究的意义。

 

nino:

...

STAR WARS的最后一部终于要在周四上映了。报纸周末版的REVIEW专栏里,全是关于它的文章,从电影本身到导演,制片以及音乐制作人。GLOBAL&MAIL罗列了十大LOVE,十大HATE的理由;GAZETTE还评选出了最佳粉丝。比起那些粉丝来,我最多只算有一点情结而已。最初的一部应该是小学的时候看的,当时能看到的外国片本来就不多,根本没有科幻加武打的,一下子就被震住了。那个时侯,能看上这部片子就已经很可以炫耀了,所以对于报道有外国小朋友迷上这部影片看了不下百来遍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DVD D版兴起的时候曾买过一套D9的星战,但因质量和D5差不多给退了,不知道现在又出过好版本没有,下次回去一定要买齐六集。说来也怪,长大后再看星战,已经没有当初的感觉了,但是每次重播却又是必看无疑,下个周末CBC又要放了,估计我还会再看的,是对过去的怀念吗?

 

推理片我一直是很喜欢看的,福尔摩斯,克里斯蒂的全套都看过,甚至还看过亚森罗宾虽然不是侦探而是小偷,但印象里也是带些推理性质的,但看了最新法国拍的亚森罗宾后发现,怎么完全都不记得的?日本的推理小说也看了很多,通常都是短篇,看起来不费力。

古钿任三郎上海也播过,我是一集都不拉的看的。记得好几位murderer都是优雅高贵的lady,而演这些LADIES的演员也都是日本八十年代非常红的女演员,拍片的时候都有些老了,但演的很好。倒是男主角,总觉的他做作的有些过头,不过书里好像也是这么写的?不记得了。把推理片拍成电视剧,一集一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爽气。

 

另,你居然还听古典音乐?那盘CHOPIN里的夜曲很不错,我本来只听RUBINSTAIN的版本,没想到你的MP3虽然是无名氏弹的,却出乎意料的好。也许是我好久不听耳朵钝了的缘故,等我再听再做比较。协奏曲,交响曲,现在是没法听的了,没有了音响,只是用计算机的喇叭即便是升过级播放MP3,哪怕是CD也是没有效果的,怪不得你说你能听着Tchaikovsky的交响乐睡着!你还有些MOZART,BEETHOVEN的SONATA,那些的效果还是可以的吧,不过始终很怀疑你会喜欢那些钢琴,小提琴的SONATA的?恐怕是做催眠曲的吧!:)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所谓的名曲集锦了,好端端的一部作品,硬是把里面的某一乐章拆分了出来,然而没有了上下文,是体现不出那些音符真正的精妙之处的,至多只是华美的外壳。

也不喜欢将名著改编,美名其曰:雅俗共赏。切!

 

nick:

读你写的文艺评论又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非常细腻,非常道地,看来女人是真正的感性动物,天生的文艺评论员。
很巧合的,我这次回来购买的仅有的一部电影D版DVD就是<star war>“episode 1,2",这是我认为可以收藏鉴赏的。原本在蒙特利尔的时候天天想到D版的海洋大肆搜掠一番,回来竟然只随意的采摘了这么一小片,看来求之不得才是最让人渴求的。
《古田任三郎》让我看到了日本社会时代的一点点烙印,中国介绍日本的媒体太少了,以至于我们根本不可能了解日本当代的心路,不然怎么会对“小泉”的当选感到意外?田村正和是不是和小泉纯一郎的发型很像?日本社会早已变迁到中国人感到陌生的程度,正如台湾两次选举结果让大多数国人感到困惑一样:既不愿花功夫去了解,又时常凭主观硬性套用几十,十几年前的印象来解释,自然难以理解。国人很愿意了解北美的生活起居,却不屑于稍稍关心一下邻居的想法,真是典型的远交近攻啊。正如你说的,其中的很多罪犯都是温文儒雅的文艺界人士,所谓社会精英,看上去非常的赏心悦目,不像国内流行的侦探电视连续剧,连犯罪都很俗气。(你应该知道国内正风靡刑侦篇,看得我很倒胃口。)
古典音乐我纯粹附庸风雅,喜欢听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源于看《Amelie》时听到的配乐,觉得很不错,才找来听,否则买的那些都是摆样子的。
<Red Green Show>里面的英语当然是很诙谐,相当多的不是那么好懂得,我大概还能经常放声大笑一下,并不代表我都能没个字听得懂,但是每一集里面能够会心笑一笑一两个小笑话就是一种乐趣了。
我推荐你看两部我收藏的DVD:<Abbyss>,<2001: A space Odyssay>,前者,我建议你看过几遍后去看他的special feature,其中的字幕讲述拍摄的细节,后者是历史的史诗剧作,唯有悟性和耐性才看得下去,也才有乐趣。
 
国内虽好,我已经觉得我不属于这里了,既没有我的位置,也没有我的心可以漂流的地方。总之,我觉得我已经不再属于这里,回来徒然揭开一大堆尘封的记忆,重新咀嚼已经被嚼得如腊的旧事。
昨天被叫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第二次婚礼。席间国人嗜烟酒如命只有更加变本加厉,荤笑话越来越露骨,而我已经变得滴酒不能沾口,被香烟薰的如同蚊香烟雾里面的蚊子一样头晕目眩。
 

nino:

你的口气越来越象“围城”的味道了,OTTAWA发生的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你应该也听说了吧。这下,对于女人天生是政治动物应该有另一番感触了吧。
关于CHOPIN夜曲,还要唠叨一番,RUBINSTAIN的版本显然是最为杰出的,我找出来听了一下,耳朵立马就聪敏了,长久不听的缘故,居然分辨不出高低了。RUBINSTAIN的弹奏,音色是圆润的而不是发涩的,他处理那些滑音装饰音也细腻很多,联贯而不让人感觉生硬,SMOOTH。我曾经有一张他的DVD,很难以想像那么一位老人,那么一双干枯的手,竟能弹出如此富有生命活力的音乐来。也有人不喜欢他的演奏说是太古板了,太规矩了,没有创意,但是,CHOPIN的夜曲是不需要他来创意的,不是吗?我之所以喜欢他的演奏还因为,从他的夜曲里能体会到一种沉静,而这应该是和年龄有关的吧,只有走过半个世纪的人才能更好地体现这一点。虽然我一直很不明白,CHOPIN死时还不到40岁,但是他却能谱出那样的旋律。生活在现代这么一个浮躁的社会的我们是无法做到的1。总之RUBINSTAIN的演奏四个字,炉火纯青。
不过我想你一定不会有兴致听夜曲,不过我倒是很推荐你听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在听过他的钢琴协奏曲之前我最喜欢的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但是,之后我就改变了看法。他有四首著名的钢琴协奏曲,第一,二,三,四。其中第二是最为常演奏的,也是通常被认为最杰出的,第三也一样好听,但我也是更喜欢第二的。这样的作品也只有俄罗斯人能写出来。另外,他的帕格尼尼主题随想曲也是我最喜欢的(我不太喜欢后者,炫技过于旋律)。

。。。

忘了提了,钢琴协奏曲的话,钢琴家固然重要,但乐队,指挥更重要,一个坏版本会让你终身不想再听的。所以最好不要买那种集锦听,一定要有出处的才好,某某演奏钢琴,某某乐队,某某指挥。。。

...

我通常只把片子分为两类,喜剧和非喜剧,而喜剧总是有优先权的,不管看过的,没看过的。所以,这次先把MR BEANTHE THIN BLUE LINE连着看了两遍。围城也看了一遍,在出来之前我在当当上买了围城的碟片,这大概是我的除樱桃小丸子之外的唯一的正版碟了,主要是因为出奇的便宜,1020元,恐怕盗版也望而兴叹吧。围城应该算是国内水准较高的连续剧了,不仅是因为原著的关系,挑选的演员也各个出类拔萃,比较下来,倒是演主角的陈道明让人感觉太过了一点,反而显出他的底气不足。其他的角色,尤其是那些不起眼的配角却是非常出色,比如老太爷,四喜丸子,高校长,还有那位“兄弟我。。。”。。。葛优这个角色选的实在好,再恰当不过;吕丽萍在那部剧后被评论为前途无量,但之后我却不记得她再演过什么好角色,她在围城最后一段的“作”看起来非常真实,没再见过其他女演员能演的更好的。围城里的比喻讽刺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叫人看的拍案叫好,但平心而论,作者有点恃才傲人。但愿你不要也学得不屑于正眼来看我们这班俗人。

...

至于其他的影片,我最喜欢的一定是四次婚礼一次葬礼。你大概是想问我哪部电影最好,因为喜欢太主观了,我喜欢的电影一般都是喜剧片,其实不一定是最好的电影,而有些电影是非常优秀的,但不是我所能喜欢的。不过我平时所说的一些电影好或不好,虽然仍是个人的意见,但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客观的。其实之所以喜欢喜剧片是因为觉得电影太过直观,如果是悲剧的话一定会让我太投入而心情不好,看书就不同了,如果是悲剧的话,在脑海里的停留的时间会更多一些,思考的时间会稍长一些,因此,书我通常喜欢看悲剧的,电影则喜欢喜剧,是不是觉得很奇谈怪论。

回到四次婚礼一次葬礼,离第一次看这部片子已经十年多了,至今我仍认为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喜剧片之一。从影片一开始主人公尤其是他妹妹的粗口开始,我就喜欢上这部片子了,不仅仅因为休格兰特,安迪麦克道威尔养眼,实在是因为这部戏让人耳目一新。用塑料鸡心和骷髅头作为结婚戒指;令人喷饭的结婚祝词;他妹妹身着伴娘礼服,拉链也没拉就捧着花束走进教堂;第一次主持婚礼的牧师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MRBEAN;新娘新郎的迫不及待;新娘结婚前总结历届前男友。。。这些细节安排得是多么的令人畅怀,而且难得没有生硬的感觉,虽然影片后半段有点无可奈何地落入俗套,但是有了爱上主角的很酷的菲菲;婚礼上一老太太问菲菲没结婚是不是因为是同性恋;休格兰特结婚前向朋友们坦白新娘要关门放狗以阻止他的狐朋狗友;结尾那些合成照片,我没有理由要求更多了。之后英国还拍过一些类似风格的电影,但始终无法相提并论。或者还是应了那句话,第一个把鲜花比美人的是天才。

...不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

 

nino:

读你的评论真是一大乐趣。你对唐晓芙的苛求如我所料,也在情理之中,通常这种角色看着简单却是不太好演,复杂的东西看多了想惯了,突然给个简单的题目反而会把它弄复杂了,要个有阅历的人来扮清纯实在也难为她了,所以罗马假日的成功在于选择了初出茅庐的奥黛丽赫本来演公主。至于孙柔嘉,你所说的,一生最大的成就和错误也是嫁给方鸿渐,可以推而广之,历史,进化的原因,嫁人似乎成了她们的事业,嫁的好是成就,否则就是错误,因而不妨对“千方百计,处心积虑”宽容一些,也不用可惜可悲,你又怎知她们或许乐在其中呢。更何况,现代社会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可以让她们一再地纠正错误。

 

你怎么居然自降身份去和方鸿渐比呢,赵辛镅有一句对方的评价是很中肯的:人不错,但全无用处。我一直自叹若有你的一小半的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治学方法就好了,你对一门科学的脚踏实地的作风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是一种大智慧,当今浮躁的学术(及其他)环境(中国)下有多少人能具备?我不相信你不觉得自己比一般人聪明智慧,也不相信你会看重运气,再说了,小说里的方鸿渐的才华不过是小智小慧罢了,并什么运气,也许有点桃花运?

 

有一点要更正: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是英国片,也是我认识英国式幽默的开端。第一次看这部片子应该是大四,没见过世面,很多地方都令我震惊,不知道英国口音是这么好听的,幽默是可以这样夸张的,看到女主角的总结已经是让我笑弯了腰,好像休格兰特只是有点尴尬而已,我喜欢她说的,‘比玛当娜少,比戴安娜多’那一句,妙不可言。不过现实生活中,我想没有哪个人会这样吧,不管男女,除非他是在炫耀。

 

这部电影还试图探讨一个TRUE LOVEMRRIGHT的问题。你最后的没有理由的担心也原由于此吧。初看似乎是对他人的不确定,他不是你的MRRIGHT,其实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不确定,怀疑自己对他人的爱和承诺,害怕自己的责任心并不够使自己SETTLE DOWN。看着自己的朋友们结婚生子亦或离婚再婚,有多少人是和他/她的MISSMRRIGHT一起生活的,而结婚的那一刻,怎知对方是否RIGHT?基于这样的想法,由MRBEAN来主持婚礼的话,一定会让大家减压不少,在一片欢笑声中说完I DO I DO的。

 

这部电影对我还是有深远的影响的,十几年后的我,也有你那种莫名其妙的担心。虽然我一直把电影和现实生活分得杀(很,非常的意思)清。

对了我还比较喜欢里面的马修。

nick:

唐晓芙这个角色的确难以把握,清纯有的时候是难以用有色的画笔来描绘的,因为他是无色的。女人天生承担社会繁衍的重任,在遗传的选择上必须把关以便实现达尔文的优胜劣汰,因此,她们的责任重大,关系民族,种族的未来,马虎不得,说是一生的责任并不为过。
我如何不知道赵辛鎇对方鸿渐的评价,可是,我又有什么可以比他强的呢?我被你谬赞为由科学态度真是有些惶惶,也许我有时候有这种刨根究底的精神,可是更多的时候仅仅是头脑空闲必须找些问题来运转而已,就如同老鼠的牙不停地长要不停地磨平一样。一个人的心态有很大程度决定于他所处的环境,在中国这个躁动的大环境下很少有人能像加拿大这样悠闲地讨论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我也不例外,这就是我现在为什么很想念加拿大的原因。
英国的口音很好,可是很难懂,很惭愧的,‘比玛当娜少,比戴安娜多’这一句我没有印象,是女主角说的吗?回去要好好再看一遍。
你说的很对,我想我市对自己的不确定,因为,我觉得人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动物,而女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我不能保证自己,我不能做什么承诺,也不敢做什么承诺,因为我知道我正如“法律是被用来触犯的一样”,承诺也是被用来打破的。
今天晚上和朋友聊天,谈了一些人生感情的话题,知道了一些平常不知道的隐私,感觉还是不要知道的好,因为,无论如何,人是复杂的多面体,不给你看到的往往有它的道理,当你看到了,就知道了你从前的偏差,有时候朋友都不好做了。
我不太可能去太遥远的地方,我的懒惰是的我只会选择容易走的道路,人生也是如此。

 

nino:

你的关于女人所承担的重任的说法,如同大领导做报告,扣上高帽子用气势来压倒你们这般小喽罗。女人把嫁人看作自己的事业,实在是怪不得她们,几千年来生活在父系社会中的她们只是按照“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方式进化,为了基本生存,进而达到小康,嫁人并尽可能地嫁得好是直至100年前的唯一的出路。如果你是鸡蛋的话,未必肯去撞石头的。天赋使得女人的进化地出乎了男人的想象,孙柔嘉们用一句“赵叔叔,方先生在骗我吧”开始蜘蛛结网。男人不安起来,觉得女人神秘莫测,其实女人不比男人,他们的担心完全是贪心不足,生怕威胁到他们的统治。——我们总是由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

 

我很好奇方鸿渐在你心目之中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难道仅仅是“兴趣颇广略有心得”——半瓶子醋而已。再说了,小说里的人物从来就是写给人看的,而不是去比的。你的智商高于大多数人,能够自谦是不错,然而姿态过高反而显得虚假。也许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大作为白白地浪费了天赋,但是能够安于加拿大大学的宁静生活,似乎又表明你并不是功利之人。我无心要评价一个人,本来就是顺口一说,你的反映出人意料的谦虚,反而使我有马屁拍错地方的尴尬,或者我的智商还不够辨别智愚?看来是我高看自己了,^o^

 

四次婚礼一次葬礼是值得看第二遍的电影,至少对我是这样。

我看了从网上DOWN下的星球大战,不知道你是否看了,虽然最后一集已无甚新意,但总归还是要做个了结,建议你还是去电影院看(国内的票价现在多少?我出来的时候已经到50元了)。

你在国内应该大肆采购D版盘,等我到网上找些片子,帮我淘淘看,好伐?

 

你对自己的不确定不应该推托到“女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上,如此说来如果女人不奇怪(我们暂且不讨论奇怪不奇怪的问题)的话,你就能对自己确定了吗?完全没有道理的。这个不确定究竟是源于哪里的,是性格吗?

承诺源于不信任,自己或他人。如同你说的关于健身卡的commitment。对于他人的不信任使得我们希望(或者逼迫?)对方做出承诺;对于自己的不信任,使得我们因为事情的轻重缓急而作出不同程度的承诺。

借用一下你的健身卡:“人如果不是有所承诺很难认真对待什么事情”,健身卡说明你准备认真对待Build up body, meanwhile, 你不愿意对人做承诺,说明你并不想认真对待。。。

其实可以用另一种角度来看待,健身卡是很“轻”的事,所以你可以立时作出你的承诺。而对于人的承诺则要“重”(一些或很多),所以当时的你并不能做出抉择。从这一点看你还是很“严肃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的。

其实我们应该依靠自己的承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如何相信别人。然而这只是漂亮话,通常我们对自己的承诺往往是有始无终。

 

感情隐私朋友。。。之类的问题实在太复杂了。。。说到底,是人把所有的问题弄得复杂。

...

nick:

你的坦率一针见血很触及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我也许只想高高在上地看待一个女人。我父亲常对我说水至清则无鱼,看来我比姜太公的直钩更加的无心捕鱼了。女人的确是这个父系社会的从属物,当然有时候作为战利品的本身也可以选择它的拥有者,100年前如此,恐怕100年后还是一样,尽管这个社会越来越趋同了。我对生物学所知甚少,只有看电影的时候受到的似是而非的关于遗传学上的浅薄的教育,也许xx的染色体是的女人比男人在进化方面有某些优势,因此,他们可能总是时代前卫的主力,社会变革的主要支持者,不然流行为什么是女人的专利?
我推崇方鸿渐也许仅仅是一个自我安慰,无用如方鸿渐一类尚且可以在社会安身立命,何况我乎?可惜,我时常觉得我还没他的遭遇强,至少他还能因为情敌的举荐当一回大学教授,我如今华发日多依然还没有本科毕业。经常和同学谈起功课里面的难懂的问题,国内的同学总是摆出嗤之以鼻的态度不相信,本科有那么难吗?说的我自己越发没有自信心,也许我的智商和年龄的平方成反比?或许我真的太笨,太无用?
你说的很犀利,的确一张健身卡的确比某些证书的committment要轻得多,无非就是一个季度而已,总是熬得过去的,不像有的承诺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契约,想想看真实可怕,什么合同要执行到老?除了卖身契。我从不相信可以常年无差误执行的合同,既然不可能完全履行又何必订立契约?这一点上西方人比东方人实际真实的多,中国人这一点真虚伪。
写英文对我来说也是万不得已的事,除非很学术的东西嫌中文不严谨,否则总是80%的时候词不达意。
谢谢照片,改日我也拍一些厦门的风景给你看看。

nino:

...同学很喜欢用血型来算命,看来你应该用名字算才准。我以为“水至清则无鱼”并不是一句恭维话,水是生命之源,清澈到那个程度,已不仅仅是“水的悲哀和不幸”了。这样看来你不免有些偏激,离你所期望的“理性”岂不是偏了?
 
中国是一个怪胎,既有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的一面,又有封建独裁的可怕的另一面。不过我从没有学好过历史,总是只挑里面感兴趣的故事看看。

...

nick:

我昨天喝酒到半夜,本来以为自己可以滴酒不沾的日子继续过下去,没想到自己仍然像被以前的同事指出的那样,底子里没有什么变化,仅仅是加拿大的环境不同人的生活才不同,回到了原来的环境依旧会恢复一部分原有的本性。当然我可以有理由说服自己,喝这顿酒是因为替我一个在美国的哥们请一些老朋友,但是,终归喝到那么多实在是自己的选择,唉,我觉得我毫无自制力,一经诱惑一定犯规,如果在贪官的位置上一定努力的贪污腐化。
在北京深圳看到“星战”的票价都要50几块,舍不得看,回到厦门毕竟便宜,只要25元,30元雅座,厦门的生活还是实惠的,同样的房子厦门要比上海深圳便宜的多,从生活的角度看,厦门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现在还处在酒精的浸泡中,脑子里一团浆糊,只能将就着看了。谢谢你的安慰,我何尝不知道你所说的道理,不过华从旁人口中说出总有不同的效果,仿佛自己的自信又在一瞬间回升了不少。

nino:

我对你完全改观啦。我一向对自制力强,不言苟笑的人比较敬畏,虽然你也谈电影,看美展,但还是把你划为另类,现在看来,你还算有人性,可以当酒肉朋友,花天酒地的生活是不是让你有点乐不思蜀了,哈哈!人的本性是一样的,指责有钱人,暴富之人变心变节的同时是不是也有些酸葡萄心里呢?说实话,如果哪天我暴富的话,都不知道自己会如何堕落。从亚当夏娃开始,人就是被引诱的,柳下惠我从来不信。不过环境的影响真的会很大,试想如果你在加十年滴酒不沾的话,也许回去呷一口就会醉了。
话说回来,你能够分清主次,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这一点我是自叹不如,我才是害怕辛辛苦苦地生活,选择容易走的道路的人。

 

nino:

有时候一个人走在街上或是望着沉静的夜空无端地冒出很多念头,然而它们只是一晃而过,即便日后记下,也已经大相径庭了。我忘了说这句话的作家名字,“我所写的不是我所说的,我所说的不是我所想的,如此直至我内心深处。。。”

人最终是孤独的,不是吗?

 
 

nick:

我并不像旁人想象得那么好,也不想旁人想象得那么差,实际的我总是和别人的期望差一点。国内的生活的确是丰富多彩,然而我已经很明显地感到我不属于这个社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我离得越来越远了,我只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暂时参观他们的表演而已,过后我还是要回到加拿大的。

你说人终究是会孤独的,让我想到了这是从一个女人的口中说出的,实在是不可思议,女人作为一个社会化的城市动物,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成员间通信的角色,怎么可能会孤独呢?

nick:

...Nobody can guarantee everything for future, but most men would like to describe some perfect picture for women. Women would rather believe in those promises when they want to believe even they are in a 100% rational mood. Still women like listening description of perfect miracle. ...

...Does she need the kind of so-called safety feeling? It always reminds me the funny scene in film <Johnny English> when Mr. Bean first met heroine in the ceremony of Queen's Crown.
Mr. Bean said to the beautiful actress, women want safety and I can offer them nothing but danger.
Mr. Bean must expect the girl was impressed to become stone. However, the girl replied so quickly that Mr. Bean was almost stunned. The girl said, some women found danger extremely fascinating.
This scene always makes me laugh and I recommend you to watch it. ...

 

nino:

The movie you recommended, I have watched several times, mocking 007 is really funny. However, movie is far different from reality, you wouldn’t think that kind of women exist in real life, would you? The more danger they’d like to take, the higher reward (not fascinating of course) they want to gain. Man is also, right?

...

nick:

Reality is definitely different from dream-world. I don't think there exist such a woman who prefer danger to safety. And I also doubt there exists such a moron secret agent with such good luck. Anyway Mr. Bean is one of my favourite actor.
 
Sometimes people confess because they feel obliged to confess and it is just another spiritual need like all other needs. I am in a kind of hesitation for some personal decision and there is no consultants for help except myself. By writing down what I am thinking might help me analysis. You are a victim of such a tool that I can write down the facts for myself to analysis. I hope you are not angry for me to say above.
 
The Japanese cartoon is funny and I sometimes like them too. But not too much. You know, the other day my friend bring two local girls in Xiamen to swim and play cards. The way of those two girls spoke is a kind of mimic of  “chibi maruko”. Sometimes I thought I was an alien to listen to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You know, the popular Taiwan TV stars are their model to learn by heart.
 
Another science fiction movie in my collection that I'd like to recommend to you is <blade runner> which is starred by Harrison Ford in his early years. The first half of the film is almost perfect. There is an old PC game many years ago which came along with the film in the age of win95. The game is also one of my old memory in my heart.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music and background of film which creates such an atmosphere of future world. Imagine when all native Americans move to "Off World" which is a new space colony and those who leave in L.A. are Asian people from Japan, Korea and china. It is a future view of common American.
 

nick:

...

2.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for film? I am not sure, maybe you can check my website at "my collection of DVD" where I place some stars for some films. Another one in my mind maybe "total recall" and "terminator" series. You know, "total recall" is almost last one which didn't use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ts production cost is quite high. "Terminator" series are always my favourite ones.  Apart science fiction film, there is one particular one I think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 is "Just Cause" which starred by Sean Conery, the oldest 007. It is said to be a good suspension film after "the silence of lamb". Even though this comment is a bit exaggerating, still it is not a bad film.

...

nino:

It’s really surprise me that “Total recall” didn’t use computer technology, are you sure. It’s amazing! Maybe your disc has some special features about that, I’d like to take a look.

I don’t like Sean Conery in his youth, always reminds me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Chinese English): strong body, shallow brain J, although he may not such a guy. Talking about suspense movie, Hitchcock is the most famous one, and my favour also. Movies such as “vertigo”, “Dial M for Murder”, “rear window”… though no fancy technologies, the story, the structure, much better than nowadays products. Stars such like Kim Novak, Grace Kelly…more attractive, and actor James Stewart who always in Hitchcock films is my favourite one. The movie “Dial M for Murder” even taught me that, a perfect murder is impossible in real life except that you have enough luck, cause you can not predict what would happened at that time, you can not add all possibilities in your plan.

 

nick:

I am definitely sure about "Total Recall". Just imagine that it was shot in 89 when the first "computer-graphic" film is "Terminator II" in 91 if I am right. (Maybe "Abyss"(90) can also be considered as the very first CG film. Anyway they are both directed by James Cameron who is my favourite director. ) You can check the special feature of the DVD in my collection.
 
Surely Conery is not so charming when he was too young. I think people starts to like him when "Indian Jones" series starts. (personal opinion)  I like Hichhoc too. Maybe I should buy a collection of him here in China, what do you think? I almost never saw a whole movie of him. (shame)

...

nino:

我用了大约40分钟快进看完了孔雀。20分钟之后我实在是没有兴趣看下去了,只是对不起为DOWN它而花掉的两天功夫,硬着头皮快进到了最后,也算是看过孔雀开屏开过眼了。貌似写实主义的电影反映的却是中国大陆至少是80年代以后人们才可能拥有的生活,就这点而言这部影片已然是失败的。而故意用70年代作为背景的情节放在任何年代其意义相差无几,由此整部影片似乎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再加上新词实在太差,乏善可陈的情节,经不起推敲的细节,做作的人物刻画,总而言之是一部不值得一看,更不值得得奖的影片。比较下来贾彰柯的小武,站台以及任逍遥各方面都要好很多,虽然我不喜欢电影用方言。
当然只是个人观点,我一向认为电影只是娱乐而已,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正常社会的普通小人物来说,生活中哪里有那么多大喜大悲呢。正如电影里的你会有飞机上的艳遇,生活中的你至多只是幻想一下咽口唾沫而已,即便1%的奇迹出现也会因着退却而消逝。将电影上升到哲学高度对普罗大众来说毫无意义,那么由此对电影本身也失去了其原来的意义。当然我不反对偶尔有一部象十诫那样的系列短剧,但千万不要“媚雅”。
居然会和你聊起电影,始料未及,看来你是有闲,我是无聊。
 

nick:

>对于艺术确实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主题,我想起了我的favorite TV
>show<Red Green Show>里面主人公Uncle Red的名言,大意就是如果艺术作品是连uncle
>Red自己都可以做得出来的话,那绝对不是什么艺术。同样,这一领域之所以能有大师
>的作品就在于你能作出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出来的冬冬。
>我没有看过那部片子,并且对那一类题材不是很有兴趣。你上一次问我读些什么东西,
>我只能记得当时读得比较多的是<times><news week>,对于当时教学专用的外语片里
>面,我只喜欢动作片,台词太多了我就要睡觉,比如《out of Africa》,《thorn
>bird》我觉得索然无味的只想睡觉,而系里面的那帮女生看的都是津津有味。其实,读
>什么都是增加修养,但是如果要速成提高口语听说能力的话,有一个捷径就是读电影脚
>本,然后在观摩,再读,一些经典片子可以这样反复。不过,最主要的是要有兴趣。
 

 

nick:

...

It would be much difficult for you to read through <1984>. My experience told me that the beginning part is quite good and is quoted from time to time by many people. However, the second half of novel went into more and more sentimental scenes and it is quite hard and boring for me to finish. I almost forgot all of the second half except the last sentence: "I love big brother" which is spoken from bottom of heart of the hero.
...
 

 

nick:

你还是不简单的,很多人因为自信不足连面试都不敢,其实,你对我过誉了,回国的日子才体会到这是一个错误,我是说我在这里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了,中国已经很陌生了,周围的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我只是一个客人而已。
诚如你所说的,游记这种东西时过境迁就再无兴致来写了,记忆也如漏沙一样不多流失,最后就如你所说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结论性的东西,我常常在想,这种忽略细节的记忆模式其实是非常的有道理,或者说很有用,因为,我始终认为抽象的过程就是细节的遗忘或者忽略,人的这种看似缺点却成了很难得的思维模式,计算机要去模仿的话还要费尽心机的选择忽略那些细节。
比如,我们人看到一只牛,开始记住了很多的细节,比如鼻子,眼睛等等,可以想象成是一个class的种种的property。可是,我们人的记忆力有限,过了一段时间会自动删除很多的property,结果,最后的property也许就是四条腿,很大等等非常少的property。然后我们再把这个牛的class和其他家畜的class进行对比,会发现他们惊人的相似。于是,我们认识到牛和其他的家畜是同一个class。
对不起,我在这里空谈我这些幼稚的想法,我只是想到就不由自主地要写下来,有时候不分场合了,虽然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我以前也早就想过很多次,可是我现在越来越对我自己的记忆力不抱信心了。也许我明天会把现在的想法统统忘掉呢?
我始终记得我小时候喜欢的一部美国的科幻片,我想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看过,也不屑于去看的,叫做《未来世界》,其中的反面人物的代言人是这样解释“未来世界”这个巨型游乐场为什么要clone人类来取代人类的:因为他们发现人这种动物是最不可靠的,不出十年,从前的什么理想,信念,承诺,会统统忘却,或者视为异类,弃若敝履,而以机器为模板的克隆人则不然,他们和机器一样的可靠。人的这种自然变迁的本性本来是一种适应自然的灵活性的表现,在人类社会中有时却又要被人们所责难,真是一个讽刺。我也总是担心我的那个十年的周期会提前到来,因此希望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多留一些回忆,因为人类的天性是适应环境是的变异,我也很难例外,当然,人唯一与其他家禽家畜不同的是,人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人也许会自我意识到自己的弱点,主动创造一个环境对自己的天性因势利导,我想对我自己来说,加拿大是最好的环境,我回到中国只能会重新蜕变为一个“壳”,这是我从网上的小朋友们学来的,觉得很好就用了。
早上没吃早饭因此思想就活跃一些,正如"red sun"里面扮演日本武士的“高仓健”所引用的日本谚语一样:肚子大了头脑就小了。这一句不一定是说女人十月怀胎生子,也不一定仅仅切合国内的大腹便便的成功人士,在我来看就是,骡子的贱脾气,吃饱了就懒得干活了,平常就得经常忍饥挨饿才行。古时候,那个文学家思想家不是穷困潦倒潦倒才激发创作欲望?当然,我并不敢说我在创作,毕竟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然则按照刚才所说的主动创造环境的理论,我应该给自己创造一个忍饥挨饿的环境来激励自己,加拿大在这一点上得天独厚,这里不用担心你不会挨饿,因为这里没有人给你做饭吃的。
我现在感到很饿了,去吃饭了。
不好意思,这一对东西仿佛不止是写给你一个人看得,因此,我决定把它发表在blog上面证明我还活着,至少“壳”里面的我还活着。

nino:

...

> 未来世界是那个时代的孩子都喜欢看的电影,那时外国电影本来就不多。我记得小时候
> 还看过小灵通漫游未来,动脑筋爷爷之类的书,都是讲机器人的,当时就是希望有个机
> 器人可以干活做功课多好啊,就象中国的儿童电影里批评的那些懒惰的不求上进的孩子
> 那样。
> 如果你真的想做些什么的话,我觉得你有必要把脑子里产生的任何有关的念头都写下来
> (用英文写会更有帮助,我记得你阐述过这个道理),随身带一本小本子,即时做整
> 理,可能在地铁里的一个想法会很有用。另外,我相信你有很好的数学基础,但是想做
> 一项高深的研究的同时还是有必要不停地学习数学,哲学的,学校里学的根本是不够
> 的,有机会你还应该去更好的学校学习。这些话我不是在胡说八道,我是有理由才说
> 的。
> 你所构想的机器人究竟是怎样的?有没有人类的主观思想?人类对于细节的忽略和遗
> 忘,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是很偶然的。程序是客观的,即便你编制一套模拟主观的程
> 序,事实上它还是客观的(?这里可能有些问题,如果你按照你的主观思维编制了一套
> 你的程序的话?算了,不高兴想了。)。比如你说的牛,你的陈述完全是客观的,但是
> 真的让人去记忆的话,很可能出现盲人摸象的结果,甲记住的是牛眼,乙记住的是颜
> 色,丙记住的是四肢。。。如何让每一个或每一类计算机有它们独特的思想呢?
> 有时候我觉得按照进化论的优胜劣汰的话,人是敌不过计算机的,但由于计算机是人发
> 明的,人应该能够控制它,问题是如果它有了主观思想,那么它就应该会自我进化了,
> 那么人就该被淘汰了。但是它怎么会有,怎么才能有主观思想的呢?这种想法岂不可笑
> 呢?算了,太晚了,我已经进入思维紊乱状态了,全不知胡扯到哪里去了。
 

nick:

我是九月一日的飞机。
的确那个时代“小灵通漫游未来”是最好的儿童科幻小说了,我广播剧都听了几遍了。当时对于手表型的可视电话印象深刻,昨天看到朋友的掌上机型的手机,感觉这个已经是很近的现实了。
我的确有一个黑色的小本子放在书包里,坐地铁的时候是幻想展开翅膀的时候,我很珍惜那些想象,总是尽可能的记录下来,(那就是我的小黑书了“my little black book”)你的指教很深刻,的确我早就意识到我的数学基础要加强,我也一直想多选两门数学课来上,这一点看来是我周围的朋友的共识,应该所有对我有所了解的人都能够意识到我数学基础上的薄弱,这的确是至理良言,谢谢了。

机器人我想在大多数人的头脑里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我根据我浮光掠影读来的几段话是这么理解的:一种学派是以纯粹复制模仿人类的生物学派,主张人是天精地灵,独一无二,不经模仿复制决不可能实现AI;另一类是主张功能模仿,把人类只能看作是一个黑盒子,制作功能上的模仿来作为AI的目的及其检验手段,比如著名的“图灵测试”就是例证,即让机器人与人同时回答测试者的问题,而测试者无法通过问题答案来辨别机器人和人则可认为机器人达到了AI。因此,后一类应当是计算机科学的主要目标和手段,那么从这一点来看,研究人类的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并加以模仿所制造的AI并没有所谓不可能达到人类智能的问题,换句话说,程序本身是客观的,只要它是准确模仿人类的思维过程他也就有了主观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回过头来看人本身就是一个客观体,并且每个人从出生到成熟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世界的过程,因此,人并非什么unique的不可替代的精灵,只是在多大程度上我们的模仿能够贴近人类?
而且我认为在研究的过程也是人类对于学习过程的一次革命,等到人类对于自身学习过程的认识足够深刻了,也会认识到人类在这方面并非什么完美的个体,你只要看看每年出生的上亿的个体中真正能称得上优秀的没有很多就知道了,人类其实是很盲目的摸索着学习的,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在重复进行同样的探索,从效率上讲这种模式远远不能和机器来比。一个个体好不容易经过摸索筛选成为大师级的人物,也基本上接近了其生物寿命的极限,然后一个近乎完美的模式识别系统,知识库系统,推理归纳系统就这样尘归尘土归土了。反过来看程序实现的只能完全可以进行保存复制扩展,这种进化上的优势是生物体所无可比拟的,因此,你的逻辑推理是对的,人类终将被自己创造的机器人所取代,这是早晚的事,使达尔文进化论在人和机器的竞争中的应用。
每一个人有各自的主观的思想常常被很多人因用来作为人优于机器的例证,可是在我看来这是荒谬的。一个铜像在两个个体里得到两个截然不同的反映,联合国里大家总是各说各话,人类社会里充斥着因为主张不同而引起的战争与杀戮,为什么一定需要每个个体都去承担“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这样的复杂工作呢?大多数人并不适合也并不愿意去做,偏偏我们的民主社会要让全民公决成为决策的最后准绳。看看另一种社会模式吧?蚂蚁和蜜蜂这样的社会中大部分的成员都不是思考者,他们只是工人和战士以及探险家,决策的工作只需要很少的头脑,因此效率很高,干扰很少,成员高度分工合作,社会形态很稳定,因此,我心目中的机器模式很可能是这样的社会形态。
总而言之,思想的可移植性,知识库的可继承性,思考的并行分工处理体现了机器只能对生物形态只能的优越性,导致了人类在未来竞争中先天不足,从而被淘汰。而社会成员的高度分工合作直接就消除了每个个体的独特性的必要性,也就是说每个个体都拥有独特性的模式是一个低效的模式,分工合作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独特性,因为分工过程就体现了他们的个体独特性,否则也不会让他们分工作不同的工作了。(听起来有一点点社会主义的味道,也许还有一点点国家社会主义的味道,其实我一直都承认自己是一个种族主义者。)

nick:

我这里所说的大部分是自己瞎捉摸的,非常的直觉化的,非常幼稚的想像的,这一点总是被我的那个同屋张开林所批判,他是我在加拿大见到的唯一个真正意义上计算机专家。不过,我想对于一个至今还无定论的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人类进化到今天是走过漫长的路的,每一次的演化都有着大量的选择,比如从海生动物登陆开始,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这样人类可以说是集成了多种品质的后代,那么很多人在看到人类的某一特质便会猜测这种模式是导致人类不同于所有其他动物的原因,这种想法本来没有错,但是应该头脑中时时刻刻记得并非人类身上所有的选择都能够导致人成为万物之灵,比如,我一直猜测神经网络等等方向或者什么其他模式也许只能导致最终的AI体达到昆虫的智力水平,我这里对神经网络并不了解,纯粹是举例子,我的观点是应该只有一两样的特质决定了人的进化超过其他物种,否则条条道路通罗马现在应该猪也会说话了,客观上也许是人类早期有比较发达的大脑皮层,主观上也许是社会化的教育幼体的形式,但是最本质的还是学习能力,也许这个基本问题才是所有问题的核心,当然这个浅显的道理人人都懂,神经网络结构何尝不是一种自反馈似的学习机制?不过,我只是觉得那种学习模式也许效率太低了,大自然花了上千万年进行自然选择淘汰,这个过程的模拟实在是太简单化了。
我看到书上说有一种知识结构形式是类似于联想式的树状结构,比如把谓词与主体当作一个个的结构然后用各种各样的关系将其连接成为网络,像“我”,“饭”这两个主体可以用“吃”这个谓词节点加以连接。这个结构模式很清晰,简洁同时也便于计算机的实现,不过据说他的缺点就是网络结构的增长非常的迅速,实际上却无法真正地应用。我就常常地想在这个结构上做些扩展,比如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写程序每一个版本做备份的时候就是将其拷贝一份,结果很快的磁盘空间就满了,因为重复的太多了,而你假如用过任何一种版本控制工具,比如source safe,cvs等等就会明白他们都是在一个原始版本的基础上记忆新旧之间的差异,这样总体上说要记忆的数据小得多,我想这才是人类记忆的模式,“我们总是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认识并记忆新的事物”,因此我认为比较异同是人类认识的最基本模式和方法,这正如彦语里说的“数学家在墙上钉钉子的时候总是先找墙上有没有旧的钉子洞。”我们人一般很难认识一个全新的事物,总是将新事物与旧有的事物加以比较,这种比较并概念化的过程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个当然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到底还是一个模式识别的问题,究竟什么才是值得认识的一个“模型”,“模式”或者可以概念化的比较固定的实体呢?怎么来决定呢?这个问题,我的理解就是怎样寻找最小的知识单位的问题,比如我给你一段你不认识的文字,你怎样可以分辨哪些是最小的单位?你或许可以说拼音文字有大量可重复的字母,象形文字也可以找到大量重复的形体,不过这个回答应该不自觉地包含了我们人类各种语言文字中的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就是我们是以空格或者空白符号来分隔文字的,可是假如叫你观看一段录像你怎样定义空白符作为情节上的分隔呢?或者DNA密码片断是怎样分隔的呢?一大段毫无意义的符号组合并不会一开始就被你当作是无意义的分隔符,你会苦思冥想他们是否代表了一段基因的表达。
我常常想最理想的学习环境对计算机来说就是输入无穷无尽的文字,把这一条近乎无限的类似“图灵机”的磁带的信息条作为计算机的学习素材,看他怎样识别捕捉重复词条,语句,表达结构,以至于最高等级的重复的意义(theme),这样的学习环境去除了很多不必要的干扰,比如电子眼的模拟,无关事物的干扰,计算机可以确定他所接触的每一个信息单位都是正确的有意义的,都是可以学习的,那么每当她发现了重复的结构他就知道这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意义单位。我这里没有明确地说明结构究竟是字母,还是词,还是句式,还是语法,还是意义等等,是因为这里的结构应该也是一个不断演化升级的,也就是说认识是反复螺旋上升的。(听起来熟悉吧,这是毛主席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基本论述,我们中学的时候都学过的,不过大多数人不以为然而已,我是坚信的。)其实google的搜索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也就是在搜索结果的基础上再次的搜索可以得到更高一级的抽象和认识”。比如,我们认识了词,那么在词的重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认识句式,在句式重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认识意义的重复,依次上升,以至于达到认识的最高级---智能推理与归纳(这一点我不确定,这已经超过了我的想象范围。因为我不确定智能的最高形式究竟是什么。)
以上的这个模式道路一直是我从来加拿大就反复捉摸的,在地铁上在课堂上,我那时候知道我要实现必须纯熟无比地使用计算机的语言,因此,我才对c/c++一直钻研想早一点能够自己动手。不过,学的越多我就越不敢动手,因为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可能绝非单枪匹马可以实现,否则早就有人做出来了,我现在经常发现我苦思冥想认为很有意思的题目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就是在大型机还没有诞生的年代就让美国大学里面那些天才实现成软件了,我仅仅不过是想到了那个题目而已,这是让我学计算机中最为感叹地事情,就是在这个领域里面都是全世界最最优秀的人在领导着世界的潮流,中国人惘然有最多的人口却是不折不扣的落后却还不知道有多么的落后。

冬天的时候我还有另一个想法,本来是想作为我暑假的project的题目,不过grogono教授认为太复杂了,我自己也认识到了那时远远超越了我的能力的遥不可及的理想的:compiler-compiler是基于动态的语法来生成万能的编译器,那么他可以把语法当作一种纯粹的数据来加以处理,那么我的想法是反其道而行之,怎样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归纳出语法?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学习过程吗?不过这实在是异想天开了,我想有生之年都不可能看到他的实现吧?
 

nino:

> 我还看到这么一篇文章:关于人属的优越性:
>   脑量的飞跃
>   独特的生长曲线
>   软弱无助的婴儿期
>   童年时代的延长
>   社会结构的重要改变
>   肉食性增强
>   运动方式上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   会制造工具
>   为何只有人……?
> 但最后一点只说了直立人是一个成功的物种,没有更深的解释。
> “我们人一般很难认识一个全新的事物,总是将新事物与旧有的事物加以比较。”我想
> 起我的外甥女,我的姐姐告诉我她一开始总是不会很喜欢一件全新的玩具或节目,比如
> 看动画片她总是反复地看那几个,放新的,她并不会特别感兴趣。但问题是,她怎么会
> 喜欢看那些老的?那些老的也是有新的时候的对她来说,正如旧有的事物一开始对我们
> 来说也是新事物啊。我姐姐当时的解释是偶然机遇,她偶然看到新事物中有吸引她的地
> 方,便开始喜欢了。如果按照你的解释应该是她正好看到她曾经熟悉的事物了,而且这
> 个熟悉的事物又正好是她所喜欢的,那么这样的解释是更合理圆满的了。问题是,第一
> 个事物是怎么接受的呢?仅仅就是灌输吗?对于人来说应该还存在一个需要的问题,但
> 是对于计算机就不用了吧。我是不是跑题了。

nick:

你没有说那个感觉使你呕吐我就很满足了,哈哈,开玩笑了。我都是瞎掰,纯属臆测,不过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就是了。
我看不到那篇文章,你知道国内的internet封锁到什么地步吗?昨天我看报纸,现在厦门的网吧已经全部和公安局联网,每个进网吧的人都会被摄像头监视并且与在网吧登记的身份证所对应的照片一起传送到监控部门进行比对,这在西方的媒体又该说盖世太保回来了。所以,就麻烦你把内容发给我吧?我从名字上看好像是McCathy,我想就是那个当年提出AI概念的吧?
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我只能从我的理解来试图解释,比如,我在大学时候玩命地学英语,不管看得懂,看不懂豆拼命去看去听,以至于最后最什么都是这样似懂非懂,瞎猜一气,现在的这个习惯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因为总是接触大量的生词,囫囵吞枣。当时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呢?说来简单,就是听的懂得看得懂的,比如,某本小说正好开头看得懂了,就有兴趣不断读下去;而如果一开始就看不懂,就没有兴趣读下去,我想我的这个例子和你的小外甥女是不是很像。她对新鲜事物一般来说不会很容易理解,因此,一大堆无意义的符号没有任何信息,她自然没有兴趣。如果偶然地那些信号恰好被它破译了,她自然就会有兴趣继续。这正如我读英语时候,如果生词太多我就读不下去一样。对于计算机来说,就是当解释器遇到太多的无法解释的词句,程序对于解释的可靠性开始产生怀疑,那么程序很自然会停下来的。比如,我们的编译器,如果编译过程中错误的发生达到一定的数目,便一起就会停止运行下去一样。

你引用的古词是形容“大家”的,我没有资格去套用,如果一定要比较,我只能说我还没有入门,根本一个境界也达不到。不是我假谦虚,我知道我自己的上限,正如我知道自己的下限一样。谢谢你的缪赞。

nick:

谢谢你冲破中国政府的互联网封锁发给我的关于“共产党家庭”出生的麦卡锡的生平介绍。他的名字的确应该是所有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知道的,还好我勉强及格记得他是AI的概念提出者,(还是挺紧张的,哈哈。。。)
我非常不喜欢文章里面称人工智能为经验科学,尽管他现在还是一个年轻的不成熟的综合性的科学,可是标上经验二字感觉把它降级了。
不过有一点我不大同意大师的approach,我不认为“常识逻辑推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题目,诚然这是一个人工智能标志性的东西,因为人类这种似是而非的所谓推理被很多人类“尊严”的维护者所津津乐道,并被誉为是机器永远无法取代人的一个例证,可是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目前可以想象的未来机器的知识库都没有办法组织记忆这样庞杂的所谓“常识”,因为,人类的所谓逻辑推理中不知不觉中引用了大量的隐含的结论性的“功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经地义的“常识”,这样一个知识体系的培养是耗费了一个人十几年的积累,调整,当然是复杂的,但绝非不可能,问题只是什么时候可以是想而已,当然这也许还依赖于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发展。但是说到底仅仅是一个知识库的问题,我不认为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核心,知识的表达当然是非常非常首要的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甚至我们无法前进一步,不过我的观点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机制的建立”或者说“框架如何搭建”的问题应该在这个问题之前要解决。不过无法否认不先研究结构无从下手研究结构的搭建,可是这实在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究竟是左脚先还是右脚先?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想什么了,应该说我对这个问题根本无资格评论了,不胡诌了。
另一个文章里提到的应该是自然语言里面的二义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应该是起源于自然语言的语法的ambiguity,自然会导致解释的ambiguity,这个问题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但是并非没有实际的解决办法,学编译器的时候,教授就一向在向我们灌输一个思想就是很多学术上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的问题,在工业界却有着很多非常实际的解决办法,当然这种解决都是部分的,实用的,方法也是非常的ad hoc。比如,当时在讲scanner时候,遇到二义性的“词”,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longest match,也就是说如果abc和ab都是合法的,我们会有先看是不是有更长的选择,这里扫描到ab是一个合法的词,但是我们还会继续看是不是存在abc,会优先选择abc。归根结底这种双关语的问题本质上就是一个选择函数的指定的问题,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我看来是intellectually shallow的,(借用一下学算法研究时候教授对dynamic programming的评价。)因为,人类自身对于双关语的理解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何必要强求计算机呢?
我基本上不喜欢读书,因为大多数的书我看不懂,我这是实话,我一直对于mr.zhu孜孜不倦的读书有些嫉妒和羡慕,我的理由总是那么的无逻辑:书本里面的东西无非是我懂得和我不懂得,我懂得根本就不用看,我不懂得当然也不用看了。(我这里想要创造一点点双关语,但是很拙劣的。)
 

nino:

发给你的那篇文章其实我自己只是扫了一眼而已。你提到了经验科学,可是我连经验科
学的定义都不清楚,如果照字面解释的话,经验与科学两者根本应该是有冲突的,我倒
没觉得降级不降级的问题,只是一种科学好像不应该“经验”来修饰定义,不知道它的
英文单词是什么。
对任何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疑惑,可能是第一步吧?看来你已经开始准备登“高楼”
了,你说“机制建立,框架搭建”的口气,令我觉得你比较适合当系统工程师。
另外如果说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法的话,实用的解决方法一般应该是限制作用域范围加一
些使用条件,从而避开缺陷,倒是挺功利的。
你关于看书的逻辑事实上一直是我不看书的借口,没想到你也会那样子,对你想做学问
可不好,你的双关语的确很拙劣,因为我没读出来,也不愿意归咎于自己理解力太差,
嘿嘿。。。
 

nino:

...不过倒是很好奇,
> 你的下限是什么呢?。。。
 

nick:

我的下限是什么呢?其实,我在说我知道的时候,好像走夜路的人在坟地旁吹得口哨是说给自己听壮胆的。不过,我总觉得我是一个自由的人就在于我哪怕在监狱里面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因此我可以说我不愿意过那种老死一生的平淡无奇的生活,一如歌词里面什么“我能够想到的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你一起变老”之类的总让我全身起鸡皮疙瘩,这是我最不能忍受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我究竟有什么样的才能,有什么要的创造力我自己其实一无所知,除了幻想就是想象或者遐想。当然,脚踏实地去作抢过任何空想与空谈,但是我现在也许更需要一些精神上的麻醉或者自信来让自己去作,否则周围人人都对你进行“善意”的劝告让你心里越来越不安。
你不反对我把我们通信中的纯粹关于生活方式,艺术电影的不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留在我的网页的一个专辑里面吧?我今天整理我们的空谈,觉得有很多闪亮的东西,如果不欲世人分享就显得太自私了,尤其是你对于艺术和电影的评论,我想就此湮没实在是可惜。希望你不要误解我的初衷,我想世间的很多巧夺人工的东西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所谓造物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人与人的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的火花往往是思想者所不能预料的绚烂,保存一个snapshot作为人生的见证吧?如何?
不管你的决定如何,我都不希望这种闲聊与空谈的形式与内容受到什么影响,如果是这样,就太可惜了,不过我想这是炎热的夏日里最好的消磨岁月的方式。

 

nino:

承蒙抬举,小声问一句,版税有伐?嘿嘿。
歌词你记错啦,明明是“一起卖卖电脑”。。。够浪漫吧?一定破产!
自信的确很重要,但你不是一个缺乏自信,别人多说两句就会改变主意的人。想像一下
哪一天你回头发现自己中途放弃的话,会怎样?如果觉得也不错的话,那么趁现在变道
也不晚。只是怕你是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人,那么宁可撞得头破血流,总算给自己一个
交代,心里也可以无牵无挂了。看来但丁的话真的是有用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吧。”
不过我的体会是,我们总是抱怨生活平淡无奇,然而当真正的挑战到来的时候,又有多
少人会去冒这个险呢?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我肯定成不了地下党,因为我被抓的话,肯
定第一时间就叛变了。。。当生活的大风大浪来的时候,我想我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和毅
力,会退缩的。
。。。
 

nick:

谢谢你发来的小说,我其实很有兴趣,可惜现在非常的没有耐性读长的文章。这些科幻小说让我又回忆起中学时候读过的那些科幻小说,我印象中我读过类似的。的确,关于机器人的三条戒律在很多小说里面都提到过,给我的感觉是奴隶主给奴隶上的枷锁,终究会有一天奴隶会起来推翻奴隶主的统治吧?但愿这一天早些到来。
经验和科学的确是很矛盾的一对概念,放在一起确实有些不伦不类,仿佛西装后面拖着长辫子。不过所有的科学都是来自于经验,而一旦上升到科学这个地步就应该撕去经验主义的标签以标志它不再是不可靠的个人观察。
我的双关于的确非常拙劣。忘掉他吧。
版税可能是希望不大,因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还看不到出版的可能性。不过我又种想法,就是互联网导致很多传统模式的更新,比如以前一个人要进入演艺圈非要靠人际的关系,而现在的网络歌手可以说是一次革命,它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可以扩越传统的模式。也许不久的将来出版业也要革命了,那个时候我们不再买书本形式的书,也许连光盘都不一定买,直接就买一个网站的阅读的权利。那个时候或许我们可以靠这个赚一点敲键盘的辛苦费。
 

nino:

小说只是为了增加想像力罢了。站在“奴隶主”的立场上,人类应该不喜欢奴隶造反
的,我也一样。
说到版税,你不是已经帮我出版了?明明是被你侵吞掉啦。。。玩笑而已。

...

nick:

晚上重新看一部老片子<extreme measures>,非常的让人心里不太好受,片子是一个伦理与悬念的结合。修。格兰特主演一个来自英国的有良知的医生在纽约的一家医院里面偶然发现了一个用纽约街头那些无家可归者作医学实验的丑闻,这项研究的主持者是一位名医,参与者几乎都是亲人里面有半身残疾的医生护士警察侦探等等,他们的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牺牲那些可怜的Homeless people来救治自己的亲人。这是一个非常难以令人决断的道德问题,甚至为了让格兰特妥协,他们假装让他以为自己瘫痪了问他假如有可能重新行走他愿意付出什么代价,主人公的回答也是非常的寻常:任何代价。那么杀几个无家可归者行不行,而且这些人可以说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没有希望没有前途,忍饥受冻,为医学牺牲却可以被当做英雄,可以不可以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为拯救更多的人而牺牲少数人,究竟应不应该?

修。格兰特的演技实在是纯熟,听他的对白台词实在是一种享受,相对于好莱坞的演员,英国人的英语过于subtle了,因为好莱坞的观众大部分只说简单的英语。(个人之见,不足为信。)

nick:

如果一个人能够预见到未来,但是又不能改变现在,他是否比那些没有办法预见未来又对着未来有着不现实的憧憬的人们更加的痛苦?比如说你知道一件事情很难很难而你也基本上无法完成,那么你是否就比不知道它很难就更轻松呢?也许你唯一可以做的是轻视选择,然而选择真的是你可以做的事情吗?看到LL的贺岁卡我又想起了我当初发表的关于选择的宏论,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只不过一个人当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做选择的时候要给别人作选择的时候,你能够怎么做呢?也许不见得比我更高明吧?

。。。

关于选择,我曾经给我的一个教授说,我非常希望我生活在没有选择的世界。在常人眼里,拥有选择权是一种幸福,至少你可以做决定,可是在大多数计算机科学家眼里,有选择就意味着有犯选择错误的机会,一个完美与效率最大化的追求者是惧怕选择的。这其中很深奥的道理就是在计算机内,每一个动作,每一步的运算,都是有确定无疑的结果,实际上不存在选择,(了解计算机的人就知道,虽然程序里面有所谓的“随机数”发生程序,可实际上那是一种“伪随机”,它是靠着余数原理模拟出来的一种人为的随机,归根结底理论上下一个所谓的随机数还是确定无疑的,因为他在第一个“随机数”产生的那一刻,这一系列的数字也就就是确定的,当然第一个随机数的决定也早在他的产生之前是确定的,也就是没有什么事实不可预测与不可确定的。)总而言之,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是没有所谓选择的痛苦的。(电影《骇客帝国》(the  matrix--reloaded, revolution)里面有大段的关于这种预先做好的选择的高论,非常的难懂,不过是很精辟的。)
因此,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你是否已经做好了选择呢?matrix里面的主人公实际上是一个程序控制的一个角色而已,他的所作所为早在程序中就有了设定,你也许会说,这是一个用高科技外衣包裹的宿命论。的确,宿命论也许是为数不多的任何科技发展都无法解决的一个心理现象,归根结底时间永远不可倒流,生活中永远无法像游戏中存盘再来,那么,一个所谓的“无悔的人生”也就是没有办法后悔的人生。从来没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发生,你的人生仅仅是mainframe的浩如烟海的磁带上记录的一小段log文件,尘归尘,土归土,因为,一个log的发生从来不是为了能够重写,只是留给后来人品评研究的,当然如果有后人愿意研究的话。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也不过想为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进行开脱。归根结底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体,不需要别人对你负全责,也不需要对别人负全责,你自己的log怎么写是你自己的事情,写完了也就完了。

nick:

我不是学习围棋的料,但是对于其中的理论却津津乐道,没事情的时候在家里常常看因此也自以为水平被熏陶的高了些,其实不去下棋只是看别人下永远不会有任何的进步,这似乎是一个定理,其中的参数范围相当的广,比如可以带进去的有生活,婚姻,各种各样的技能,各种各样的学习等等不一而足。在围棋里面有个术语叫做保留,说白了就是在轻视不明没有更好选择的时候不作选择以便留待将来的变化,有点接近于huristic函数做得不好的时候,很多的heuristic值相同的结点的选择的一种策略,不过在围棋里面你可以脱先他投,在生活里面你却不一定能够逃避,在深度优先搜索的时候你也不能跳过,你并没有保留的权利,你只有放弃的选择。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其实,一个人一生能够完成一个大的心愿都是很难的了。我能够有今天又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呢?至少我现在生活得比美国的监狱生活要好得多吧?这当然是笑话,可是当初我还是不大相信的,因为读交大的时候那个曼彻斯特来的小伙子Edmond一脸的对中国鄙夷的态度让我难以理解,当时闽行校区的宿舍是四个人一间房在全国是属于前列的,怎么也不能理解他说得我们的住宿条件比英国监狱还差得论断,现在看来应该是有道理的,因为美国监狱最多就是两个人一间而且都有抽水马桶和水槽,我们那个时候物件宿舍公用卫生间当然是比美国监狱差了,想来英国监狱也差不多吧?因为曾经看到英国议院讨论疯牛病起因的时候,考虑到牛的活动生活空间太小,要通过法律给牛舍强制规定面积,不知道有没有通过,如果通过的话,也许我现在比牛的生活会差一些了。哈哈和开玩笑了。。。

 

。。。:

。。。

想到一句网络名言,虽然我曾不屑一顾此类的煽情词句: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

——今天我们以为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情,在明天的记忆里是否还有留存呢?

。。。

nick: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句话原本有三重的意思。

然则记忆真的能够带给你什么欢乐吗?记忆是有选择的,(请让我再重复我的陈词滥调第n次)你在记忆中欢乐你自然欢乐,你在记忆中悲伤你自然悲伤,仿照一句俗语,你只是生活在记忆里,任何的一瞬不管你以为她离你有多近,哪怕就发生在你眼前,也已经无可挽回地成为你的记忆的一部分,并且按照时间不可逆转的原则,这个记忆永远不可再现,因此,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应该用过去时讨论一切原本用现在时的东西。在明天的记忆里我们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吗?只有天知道,因为,我们以为最可靠的记忆实际上是最有欺骗性的,仿佛一部经过了特殊剪辑蒙太奇式地编辑加工的电影,你看到的和实际发生地早就不同了,更何况这里还有一重意思我想解释,即便是对同样一部电影,几乎每个人看到的情节都是不完全一样地,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对于同样一个事件的发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自己编辑摄制自己的电影,然后在自己回顾自己的影片,不要说拍的片子五花八门,就算同样一部片子,观众都有不一致的感受,我们怎么可能有相通的记忆?

这也许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第四重意思吧?

 

基本上,婚姻对于男人女人有着不同的意义,比如对于男人来说仿佛是铁路线上多设立的站点,不过是用来标记人生历程的里程碑,设立完了里程碑之后列车照样沿着既定方向前进,增加的乘客有的时候是燃料,有的时候是负担;而对于女人来说婚姻却经常是铁路线上的交叉点,不同的婚姻引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上了不同的火车就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对于错误的选择乘客往往没有改变行车方向的权利,最多不过是在不能忍受的时候毅然跳车逃跑,然后或许你能搭上另一条线路的列车,或许你就永远被抛弃在荒郊野地。

如果,现在有一趟列车在茫茫沙漠中行驶了三十六七个春秋依然没有载到乘客你是怀疑火车的行车路线有问题还是票价太高没人愿意搭乘,或者。。。
 

chilam: 。。。虽然在某些观点我不认同,但是还不至于象看到今天这篇文章如此不满“我在我来到这里的三年后的第一天就义无反顾地递交了公民申请全心全意地把加拿大当作我的祖国了,基本上我对于共产政权是深恶痛绝的,可以说公有制是一切腐败的源头,想想看把大家的财富交给少数人支配不产生腐败天理不容啊。当然私有制也是犯罪的根源,但是犯罪可以让法律去制裁,而公有制的贪腐确实收到制度保护的,这就是作为中国人的悲哀,所以,我坚决地在第一时间就放弃了中国国籍”
对于以上这段话,我看了非常的不认同,难道作为中国人就让你如此的丢脸了吗,正正因为有许多人像你一样,义无反顾得选择了国外安逸安稳的生活,因为如此,说句实话,我看不起你。。。。我为我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nick:我很理解你的想法,其实从内心深处来看很多我也同意,但是作为一个宽容的社会本来就应该允许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选择,爱国本来也是一种选择,我个人认为你生在那个国家你无法选择,你是否爱这个国家尼则是有选择的权利。这个道理我不说你也会明白,以个人的看法世界观,宗教观很多都是在成年之后才形成的,难道因为你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就必须注定信仰基督吗?这不是一个合理的答案吧。

爱不爱这个国家也是我的选择与自由,每个人的经历与想法的形成都不一样,一味地要求我去爱这个共产制度我做不到,即便理智上我认为现在没有一个更好的政党组织来代替它,也并不等于要我承认我必须去热爱他。放弃中国国籍在我看来没有什么,中国的这个政府给我什么了呢?我看到的只是不公不义不信,这个政党在他的政治宣传工具中灌输的所谓他反对的今天都是这个社会的现实,早已走向了他当初的对立面,为什么还我去支持他?远的不说就说厦门六月一日游行的事情,原本就是个一个环境保护的问题,一个高度毒性的化工厂要建在城市只有几公里的地方,而且这个投资这时台湾臭名昭著的通缉犯,难道不可以听取市民的意见吗?政府的手段实在是卑劣,把所有的网站封锁手机短讯过滤,游行的时候在市政府前的马路拉起警戒线,如果不是人多势众可能又要把很多人抓起来,所有的教师被要求周末加班不准上街,警告说有摄像机监视随时准备秋后算账,这样的政府有多少人性。我可以毫不怀疑的指出这个台商“陈由豪”驶出了名的善于用金钱收买官员的,在台湾是这样,在大陆更是如此,这些政府官员如果不是拿了黑钱怎么会这样不遗余力呢?这样的社会你难道不觉得义愤填膺吗?

如果你的父母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着切尔诺贝利一样的定时炸弹的城市你会怎么想?如果这样的流氓政府这样的流氓官员要求你去爱所谓的国,为他们继续鱼肉百姓服务,你愿意?

你可以看不起我,你可以很自豪地做你的骄傲的中国人,我只想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我不能改变我的皮肤的颜色不等于我不可以改变我的想法。我不认为这种直言不讳会伤害谁,只要各人都抱着理性讨论的态度,我也尊重你的选择,所以也希望你理解我的想法。同时我也奉劝你在做你的选择的时候多想想。

我很喜欢和有不同思想的人讨论,只要有时间,尽管指教。
 

 

这是crystal-report。

Crystal:                6.1散记

头天晚上从周围人急转的态度知道应该不会很大规模,所有相关网站网页都关闭,不知
道具体情况,还是决定去看看,但还没有请假,视情况决定。
早上起来晚了,本想为储备体力吃点什么,但通常都不吃早餐,喝了杯水就出门了。路
上并没有什么穿黄色衣服的人,有的也是清洁大婶和一看就毫不管己的人。也有电话进
来打听进程,同在此城,即便不参加,现场旁观也可,何劳我作CNN。即便有深邃的政
治见解、忧国忧民的悯人情怀,暴风雨来临时不站在前沿都只是空谈。我会为力挽狂澜
最终赢得胜利的英雄欢呼,但最让我敬佩的还是开天辟地的浴血先锋。
9点过到了特贸路口,已经管制了,司机也不知往哪开,跟着前面的车拐到了湖滨南路
,我在天湖苑前下了车,沿着市府大道往大会堂的方向走。不一会儿,就听到了口号声
,渐渐前面拉着横幅的游行队伍出现了,连忙拿出相机拍了几张,马上给公司发了个短
信说肚子痛要去医院,不想让公司为难,还没来得及看清队伍有多长,很自然地就这样
加入了游行。
我也觉得有些奇怪,我向来讨厌集体生活,拒绝一切组织,如果是纯粹的政治或经济事
件,就算有看法,也惟恐避之而不及。尽管心里会评判某些人,但我自己也不是什么革
命斗士,最初还是希望这只是单纯的环保行动。不过,我还是幼稚的,一旦站到了对立
面,一旦走上街头,一切都不再简单。
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中,游行队伍转到了湖摈南路。拉横幅的据说是一直参加保钓的那几
个。连忙打听了一下前面的情况,大概7点过就有人聚集在门口了,在那边有过激行为
会马上被警车带走扔在集美让他们自己回来,看来还算仁慈。参加游行的人大都是结伴
而来的,大部分人系着黄丝带。除了少数标语牌是精心准备的,大都是A4纸打印的,也
有些是印在体恤衫上的。一眼望去,很多人都象是学生,但我想学校应该早就被下达禁
令了,不太可能有学生参加。这次的主流应该是参加工作没几年的人,超过30岁的没多
少,经济利益如果按年龄划分,这个范畴内的即得利益者就是这个年龄段以上的人,都
要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的啊。
身处人潮中我并不确切知道有多少人,旁边的人说还有一路留守的,总共至少有2万左
右,我感觉至多1万人吧。时不时有人会协调速度,不断地领着口号,也许我是一个人
来的,也许我太冷静,一直走在队伍的中间,却没有跟着呼喊。断断续续听到旁边人的
谈话,心情更加沉重,是不是有热情的人都没头脑,有头脑的人都没热情。偶尔,两旁
的群众会发出一两声欢呼,但大都是冷漠的。送水的支持者也不象后来传说中的那么
多。但有一点做得非常好,队伍所经之处,只要有垃圾,不管是不是游行队伍留下的,
大家都会捡起来扔到下一个垃圾筒。
在富山路口有了分歧,一路想向火车站,最后还是统一往市政府回。这时,已经11点左
右了,在湖明路口总算拿到了一瓶水。烈日当头,早上没吃饭,又很长时间没有参加体
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体力严重透支,加之完全暴晒在阳光下,脸一定通红,肯定又要过
敏起来。还没有到体育中心,就完全赶不上队伍了。尽力向前望,也看不到大部队了,
摩托警队也呼啸而过。突然发觉我旁边是一辆警车,它肯定是监管游行队伍的最后一辆
了。它跟了我一段路,估计我追不上大部队不再是其中一员,加大油门一闪而过。
我也想放弃了,鞋子没穿对已经磨了一个小水泡,实在不想走了。但想想,好不容易下
决心参加这种以前碰都不想碰的活动,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坚持到底。继续忍到了广电
中心那个路口,那边警察很多,还有两辆军车,当时眼花,以为人也不让过了,过了另
一个路口才知道还是可以过的,又折了回来,继续往特贸方向走。
12点过15分总算挨到了市府门口,聚集的人比想象中的人少多了,一列警察,一堆群众
,大家都好似在看热闹,只觉得人头攒动,人声嘈杂,却没有什么口号,不觉有些怅然
若失,这时手机又响了,是公司的,没有接,一下子也想不起是哪个同事的。
决定往回走,心情无比沉重。
一进公司就被老板叫了进去,原来刚才的电话是他打的。恍恍惚惚中也不知老板说了什
么,也许他和同事都惊讶,他们认为一个最不该去的人去了,他也是为我好,当然也不
愿公司有什么麻烦。出了他的房间,整个办公室的气氛忽然间变得凝重了,昨天还夸夸
其谈的空气荡然无存了。太累了,午饭也不想吃。几个稍微谈得来的同事悄悄地想问我
情况,我都笑笑拒绝了。
下午一下班,就走了,坐在公车上,身边的人说说笑笑,学生聊着学校的事,上班族聊
着单位的事,好象这个城市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突然间,我感觉我跟这些人活在两个不
同的世界。
这两天,日报的社论越来越可笑,政府的口气越来越强烈,要慢慢开始算帐了。
零零碎碎地记下这天的事,感触很多一言难尽。只想说,从政治特性、社会特性、文化
特性、民族特性来说,这个国家很难从内部瓦解,很难和平演变,很难觉醒自救。我做
不成卖国贼,但有卖国论,不过这个国家又不像伊拉克,要美帝国主义来拯救也很难。

改朝换代了,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是“街市依旧太平。。。”,太平得有点。。。

 

我的心情其实也可以理解,Alex人非常的聪明,以至于我当初花了千辛万苦才得来的他也许在转眼间就做到了,聪明的人实在是多得很。

王辉这个小兔崽子有时候确实让我佩服一下,因为我感觉我的头脑反应还有很多基本的概念都没有他来得快,虽然有时候我觉得他经常犯很多低级的概念性错误,不求甚解,但是我也很难说服自己我不是在钻牛角尖忘记了大方向。

人生仿佛一部电影,很多时候在开头的时候观众还在猜测电影的主题,风格,到底是悬念?犯罪?战争?恐怖?言情?喜剧?悲剧?可是,迟早有一天你可以看出电影的结局,至少你可以说你已经看到了电影的主题,通常这个时候电影的结局是可以预测的。

我拼命的想和hll建立联系,但是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我知道她现在有足够的理由拒绝我了吧?这实在是矛盾的心理,我究竟是希望她拒绝我的吗?

 

为什么心痛的感觉总是在心死以后那么久?为什么一个句号画了一圈又一圈?仿佛阿Q在上刑场前的努力画的那个圆,结果最后一笔还是荡了开去。捶一捶隐隐作痛的胸口却听见里面是空洞的回音,难道着胸膛里早就空空荡荡了?哀莫大于心死,可是心死之后却还会心痛?我又何必去伤害一个无辜的灵魂呢?

这真是一次无必要的人生旅途,为什么要回来,也许我忘记了当初我象躲在阴暗角落的鬼魂注视阳光下人类来来往往的寂寞。被激情燃尽的蜡烛只留下一滩滩的鲜红的泪水,伴随着一缕缕无奈的回味,无声无息地发出最后的呐喊:我还活着。

 

For atoi, the signature for the function is:
int atoi ( const char * str );
 
There is no way to report any type of errors. So giving bad input, it
will return a 0. The problem is that 0 is a valid int. There's no
way to know what parsing problems it runs into. For input such as
"123abc", it returns 123. Do you think that should be correct?
 
Also, when someone enters a valid number such as
"111111111111111111111', how does atoi handle that?
 
 

Thanks for your email.
1. You are absolutely right about the prototype and no error can be returned. And what I was doing is try to improve this as the question asks for that. That is why I change the prototype as bool atoi(char*, int*); Now I realize it is not the purpose of question to change the prototype. Instead we need to keep it as it is.
2. I did a little google after sending you the email and it is indeed as you said. "atoul" allows you to know where it parse successful. For example of "123abc", it returns pointer ended up at position "a". Also some bloc mentions that in Unix atoi ends up giving the INTEGER_MAX which is 0x7fffffff whenever the input is exceeding the limit. In Microsoft, it gives the logorithms format instead.
 
3. As for your question, is "123" a correct result from input "123abc"? Considering there is no way to indicate error, this can be the only correct way.
 
4. Regarding question of "singleton", I now google and see my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ed" member of constructor of Base won't work unless we declare the derived class as "friend class" to base class. Do you think this is right way?
 
5. Regarding the "fragment of memory" in my_malloc, as I commented in my solution, the strategy of "best fit" which searches the closest fit memory chunk may generates more useless smaller pieces of memory chunk. So, I guess the "largest fit" which always searches for largest possible chunk is better to prevent from fragment. However, I think the real effects of these two policy depends on the size of real requests. For example, if most of requests are big memory, maybe the largest fit won't be better than best fit. Do you think so?
 

 

1. You have a ladder n-steps in height. You can either take one step
or two steps up the ladder at a time. How can you find out all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up the ladder? Then figure out an algorithm that
will actually print out all the different ways up the ladder. ie:
1,1,2,1,2,2... etc...
 
2. Given the root node to a singly linked list, reverse the last 5
nodes in the list.
 
3. Given the root node to a singly linked list, write an algorithm to
see if it loops back on itself somewhere in the middle.
 
4. Write an algorithm to calculate the square root of a number.
 
5. Given a const null terminated string containing a sentence, can you
print out the words of the sentence in reverse without changing any data
and without creating a temporary string buffer? Do not use any helper
functions, write it all out on your own. (ie "The dog is fast"
becomes "fast is dog The")
 
6. Implement a deque. Think about what properties a deque must have.
Implement it as a base class that can be extended and as a template.
In general, start thinking about what's underneath all the other STL
data types and how they work.
 
7. Given a char pointer to large buffer of memory, write your own
version of my_malloc and my_free without using any system calls. Make
it as robust as possible. How would you minimize memory fragmentation?
 
8. Implement quicksort().
 
9. Given the function: "bool numExists( int array[], int array_len,
int num )" where "array" is a sorted array of integers. Determine if
"num" exists in the array. This is basically a binary search question.
Do a recursive version and an iterative version. Writing binary search
is easy but getting it the most efficient is hard. Can you do it with
the minimum number of operations possible?
 
10. The standard library function of atoi() is not very robust. How
would you design/implement a better version of it?
 
11. Implement a Singleton. It's the most over used and mis-used
design pattern. Everyone knows the "textbook" implementation of the
singleton but think of all the different ways you can implement it and
what are their pros/cons? Make a thread-safe version.

And here is my solutions which is purely done without checking internet or books. 1-5, 6-11

                                               up.gif (335 bytes)